北京站
订票电话:010-6705 5518
010-6705 5565
北京刘老根大舞台
刘老根资讯
北京刘老根大舞台的“前世今生”

  

  2009年5月2日以“刘老根大舞台”落户前门阳平会馆戏楼为标志,二人转风风光光地进驻北京,掀开了东北二人转300年历史的崭新一页。

  古老戏楼焕发勃勃生机,一左一右两座牌坊尽显大气,一对分别持花扇、舞手绢的石狮憨态可掬……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前门东路,拥有200多年历史的阳平戏楼穿上新装,喜庆的中国红和周围的青砖碧瓦形成强烈反差,成为北京街头一道古典韵味与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浓重风景,路人驻足观看,很多旅游团将这里作为观光景点。

  前阳平会馆戏楼由山西平阳府及周边20余县商人联合修建。会馆由戏楼和三进四合院组成。阳平戏楼是北京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风格民间戏楼佳作。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改建,系一座12檩卷棚前后双步廊悬山顶木结构建筑。

  戏楼内部雕梁画栋,客座分两层。二楼正中对戏台,是一座卷棚顶前轩式的官厢。两侧为看廊,可放置方桌凳椅,看廊边缘有木质护栏、雕花栏板和望柱,后角两侧设置楼梯供人上下。楼下场地为方形,是普通席。楼上下壁面有木棂窗可以敞闭,用以通风和采光。戏台呈方形突出于场内,前有两根台柱,柱上挂抱匾。分上下3层,上有通口,下有坑道,可设机关布景。在戏楼两侧的壁面上绘有戏剧壁画,并设有神龛,供祭祀神祖之用。面对戏台的后壁正中嵌有4联石刻,记载会馆建置沿革和修葺情况,字迹已模糊不清。戏楼内高悬巨匾数块,现仅存墨地金字木匾两方,其中一方为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题写的“醒世铎”。

  为了保护古老戏楼的原有风貌,“刘老根大舞”台耗资近3000万,小心翼翼地用现代装修风格和灯光音响“武装”出一个现代剧场,还在临街一侧延展出十几米距离,修建与群众互动的“刘老根文化广场”,为人们提供公共休闲场所。北京文物古迹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他们给前来参观的人们活生生地讲述着古都的千年历史。过去,甚至连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这座曾与湖广会馆齐名的民间戏楼,而“刘老根大舞台”的入驻不仅使它广为人知,并且焕发出新的生机,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北京文物保护修缮后合理利用的一个亮点。

  东北的民间艺术二人转进军北京,不但没有出现水土不服,反而更加发扬光大了。本山传媒董事长赵本山一直提倡“绿色二人转”,净化那些不雅的内容,特别强调要通过语言的艺术达到搞笑的效果,做到“说、唱、伴、舞、绝”。经过赵本山先生改良的二人转,以搞笑为主,不再以唱为主,同时讲究时尚,与时俱进,以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少了几分粗俗,多了几分机智、诙谐和幽默,使这门古老的艺术散发出新的活力,可以说把这道“山野车轱辘菜”做成了一锅“珍珠翡翠白玉汤”。